红颊长吻松鼠

Dremomys rufigenis   Blandford
   

  14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长170~210mm;尾长116~165mm;后足长38~56mm;耳长15~241nm;颅长51.5~58mm;颧宽27.4~30.5mm;乳突宽20.8~23.6mm;吻长13.5~15.5mm;眶间宽14.7~17.6mm;鼻骨长16.3~20.5mm;门齿孔长3.5~4mm;齿隙长12~14mm;听泡长8~9mm;上颊齿列长8.7~10.8mm。
体背面、两侧和四肢外侧呈橄榄褐色;吻端和两颊锈红色;耳壳灰黑色;体腹面和四肢内侧污白色;尾上面黑色,下面中央为锈红色。染色体数:2n=3a。
颅骨狭长;吻细长,其中部高约10.5mm,略比长吻松鼠的高;颅骨在M1处高约15mm多,也比后者略高。颧宽为颅长的51.9~55.8%,比长吻松鼠的宽。鼻骨长大于眶间宽,其后端中间呈楔状缺刻,并为前领骨后端所超出。眶后突尖细,向下弯。门齿孔甚为短小,远离上前臼齿前缘基部。左右颊齿列几乎平行。乳头3对:胸部1对,鼠蹊部2对。

生物学

栖息于林区,营半树栖和半地栖生活。白昼活动,尤以晨、昏最活跃。食果实,亦食昆虫。1~5月有怀孕个体,仔数不多,每胎一般为2仔。

国外分布

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、浙江和江西。

国内分布

广东,广西,湖南,安徽,云南

分类讨论

已知有6个亚种,我国有4个亚种:
1.赤股亚种D. r.pyrrhomerus (Thomas), 1895
股部有1明显锈斑。颊与颈侧面赤色不甚明显;耳后有1小土黄色斑;体腹面从下颏至肛门呈浅黄白色。分布在湖北的长阳、宜昌,四川的南川、叙永、万县、巴县、秀山,贵州的贵阳、遵义、绥阳、榕江、罗甸。
2.梅氏亚种D. r.melli Matschie, 1922
股部也有1锈斑。颊与颈侧赤色明显,但头顶及前肢外侧不带赤色;有1白色耳后斑;体腹面灰色带白色。分布在广东的瑶山,广西的明江、爱店、靖西、龙津、上思。
3.海南亚种D. r. riudonensis (J. A. Allen), 1906
股部有1锈斑。颊与颈侧面赤色也明显;头顶及前肢外侧也带赤色;耳基部外侧有1白色毛区;体腹面白色或微带黄白色。分布在海南的五指山、吊罗山、坝王岭、尖峰岭、猕猴岭营根、东方、白沙、水满、乐东。
4.云南亚种D. r.ornatus Thomas, 1914
股部无明显锈斑;颊几乎呈棕黄色;耳后有1土黄色斑;体腹面白色。分布在云南南勐海、勐遮、金平、思茅、橄榄坝。Ellerman将此亚种归入指名亚种D. r. rufigenis,我们认为根据毛色区别应分为不同亚种。